ZQ Filtration (Shanghai) Co., Ltd.

 

新闻动态

we hane experience to develop and  lo calize construction and attachment at daewoo
高效过滤器现场大气尘检漏方法的理论探讨
Source: | Author:hanxin | Published time: 2016-01-15 | 393 Views | Share:
高效过滤器现场大气尘检漏方法的理论探讨
———国标《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系列探讨问题之九
许钟麟,曹国庆,冯 昕,张益昭,张彦国,牛维乐,刘 华,王 荣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摘 要]用射流理论具体论证了大气尘粒子计数器检漏方法(简称漏孔法),普通高效过滤器需要不低于2200粒/L(2·83L/min采样)的上游大气尘浓度,超高效过滤器需要不低于5800粒/L(28·3L/min采样)的上游大气尘浓度。只要扫描特征读数≥1,即可作静止检漏,若再≥3,即可判断为漏。漏孔法比ISO透过率法适用漏孔更小。[关键词]高效过滤器;扫描检漏;定点检漏;漏泄标准
[中图分类号]TU834·8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28(2010)01-0001-06
1·背 景
对在洁净室及受控环境中已安装好了的高效过滤器进行扫描检漏即现场检漏(抽检或全检),这是过去美联邦标准209、美国空军技术条令203和美国航天宇宙局的NASA标准以及现在的ISO标准都规定了的,我国有关标准也不例外。不同的是,过去国外标准都规定用光度计方法人工发尘(DOP)来检漏,而当下游浓度超过上游浓度10-4时即为漏,对于后来的超高效过滤器这一数值显然是不适用的。而我国标准JGJ71-9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根据理论研究成果[1],首次在国内外明确规定用粒子计数器法检漏,可以用大气尘,必要时用DOP。是这样规定的:“在被检高效过滤器上风侧测定大气尘的微粒数,以≥0·5μm微粒为准,其浓度必须≥3·5×104粒/L;若检测超高效过滤器,则以≥0·1μm微粒为准,其浓度必须≥3·5×106~3·5×107粒/L。”
当按这一规定检漏时,应在距过滤器表面2~3cm处扫描。其评定标准为“由受检过滤器下风侧测到的漏泄浓度换算成的透过率,对于高效过滤器,应不大于过滤器出厂合格透过率的3倍,对于超高效过滤器,应不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2倍。”(“规范”原文“3”和“2”印倒了,规范说明是对的)这一检漏标准被后来许多标准、规范,包括最新的《电子厂房设计规范》(报批稿)所采用。
但是,这一检漏标准在实施中并未得到执行,一是因为太严,即使按规定上游浓度达到3·5×104粒/L,由于最低的A类过滤器(钠焰法效率为99·9)即可具有对≥0·5μm微粒达99·999的效率,不大于3倍的透过率最多有1粒/L微粒,也不好检定;二是因为每一台过滤器的透过率也很难事先搞准确。所以长期以来,在实测中使用的是一种简便方法(对于不高于ISO5级的洁净环境),即,不计过滤器前浓度(认为都符合要求,详见下文),只要中流量粒子计数器(2·83L/min),每分钟读数不大于三个,即认为不漏。后来有关规范中更放宽到3粒/L为界限。
事实证明,当ISO5级工作区高度或其以上某高度的一个区域浓度偏大时,用上述方法检漏,一般均能找到相应的漏泄点。
粒子计数器法明显比光度计法简便精确,大气尘法明显比DOP法没有污染。但是由于受美国标准影响,国际上某些领域如制药行业,仍坚持用DOP光度计法。直到2005年,ISO14644-1才明确指出:
(1)DOP光度计法用于透过率